案例背景:老旧宿舍改造遇阻,安全鉴定破解难题
某高校计划将一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5层宿舍楼改造为研究生公寓,拟增加独立卫浴、拆改非承重墙优化空间布局。然而,施工队进场前,校方发现楼体外墙出现细微裂缝,部分梁柱钢筋外露锈蚀,立即叫停改造并进行全面鉴定检测,避免因盲目施工引发安全事故。

改造风险:结构隐患与规范冲突双重挑战
该宿舍楼原设计为普通集体宿舍,结构安全储备较低,改造面临三大核心问题:
· 荷载增加:新增卫浴设施后,楼面活荷载从2.0kN/㎡提升至2.5kN/㎡,局部区域(如淋浴间)可能达3.0kN/㎡;
· 墙体拆改:非承重墙拆除后,楼板跨度增大,需验算挠度与裂缝宽度是否超限;
· 抗震性能:原设计未考虑现代卫浴设备的附加质量,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可能发生变化。
若未经鉴定直接改造,轻则导致楼板开裂、墙体渗漏,重则影响整体抗震性能,危及师生生命安全。

鉴定流程:现场检测+结构验算,精准评估改造可行性
我司检测团队采用“四步法”为校方提供科学依据:
· 现状普查:通过人工巡查与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式,详细记录建筑裂缝、锈蚀、沉降等损伤情况,标记关键问题区域;
· 材料检测:采用抽芯检测混凝土强度,钢筋扫描仪定位配筋分布,发现部分梁柱配筋率不足设计值80%,混凝土存在碳化现象;
· 结构验算:依据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》《抗震鉴定标准》,结合现场检测数据,对改造后的结构进行承载力、变形及抗震性能复核;
· 方案优化:根据验算结果提出针对性加固建议,如对拆改区域增设支撑、限制荷载增加幅度等。

鉴定结果:结构加固后改造方案通过评审
检测报告显示:若直接按原计划改造,30%楼板挠度超限,5处墙体拆改后抗震性能不达标。经我司建议,校方采用以下措施:
· 对首层至三层梁柱进行碳纤维布加固,提升承载力25%;
· 拆改区域增设混凝土构造柱,增强整体性;
· 严格控制卫浴设备重量,采用轻质隔墙材料。
改造后经复测,结构安全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,项目顺利推进,预计投入使用后可容纳学生增加40%。

专家提醒:宿舍改造需过“三关”,安全鉴定必不可少
据统计,我国30%的老旧宿舍改造项目因未进行安全鉴定而返工,造成平均15%的预算超支。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提醒:
✅ 改造前必须核查原设计图纸,明确承重结构位置;
✅ 涉及墙体拆改、荷载增加时需进行结构验算;
✅ 改造后应进行二次鉴定,确保安全达标。